關注這則新聞好陣子,
持續有股感覺在心中。

「這家餐廳很難吃,
而且沒在美食雜誌刊登過,
我要找許多朋友去餐廳裡,
只枯坐不點餐,
讓它倒閉!」


想不透且奇怪的邏輯,
這也正是假考部隊於我心中的感覺。

為何要讓某間學校或科系消失呢?

因為它評鑑結果差?
某家餐廳沒受到美食家的青睞,就該關門大吉?
美食家的好惡,就代表餐廳所提供一切的水準?

因為它錄取學生的分數低?
餐廳上門的顧客是藍領階級、窮學生,就該關門大吉?
上門的顧客身份,就代表餐廳所提供一切的水準?

沒受到美食家的青睞,
殊不知是希望讓大家能吃的飽,
而沒使用高昂的食材、難得的調味…。

進門的顧客是藍領、窮學生等,
那代表餐廳吸引的不是董事長、教授,
而是扎扎實實的一般普羅大眾。

學校或許在學術上表現不耀眼,
可是能保證老師不關心學生?
盼望學生努力向學向善的期待嗎?

錄取學生的分數不高,
就注定他無法突破自我?
另闖出一片天嗎?

我努力揣摩假考部隊的心情,

「先天下之憂的使命感」?
那怎不考慮當教育部長,
好好改革教育弊病呢?

「有錢有閒沒事作,只好去考試」?
那怎不去社福機構當志工,
協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呢?

「成績的種族優越感」?
何必呢,
分數就真是人生輝煌的保證嗎?

「想上電視」?
嗯,
還蠻有可能…。

想不通、猜不透。

但照這樣的邏輯下去,
會不會,
再過好幾年,
全台灣剩台北公館那間大學?
在歷經好幾十年,
全世界剩下牛津、哈佛?

以評鑑跟分數來判定學校優劣,
進而定其生死,
實在很可怕…。

比不完、筆不完,
瞧瞧窗外夕陽愜意多…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ue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